新華社合肥6月20日電(記者陳諾、賈稀荃、徐海波)大別山的崇山峻嶺中,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一片寬闊的廣場上,四支銅塑的老式步槍以“紅絲帶”環繞、互相倚靠,直沖云霄,在初夏的陽光九宮格下閃著古銅色的光,其中一支卻缺了半截槍管,引得不少游人駐足拍照。
97年前,正是這“三條半槍”打出了大別山的一聲“驚雷”。1927年,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一支大別山間的農民自衛軍在這里誕生了。當時,這支隊伍只有4條步槍,其中1條在之前的戰斗中被打斷一截。然見證而,正是他們首舉義旗,成千上萬的群眾手持鳥銃、魚叉等紛紛加入起義隊伍,進而吹響黃麻起義的號角。
星火就此燎原。乘馬崗鎮向東北150公里外,安徽省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內,陳列著一個古樸的方桌,見證著一個驚心動魄的決定:1929年5月2日,中共商羅麻特區委在吳家店太平山穿石廟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當年立夏節晚上舉行起義,“三更出發、四更行動、五更結束”。講座“我們就是共產黨!”一聲聲大吼響徹吳家店等十余地,一夜之間,立夏節起義小樹屋取得全面勝利。
立夏節起義和黃麻起義、六霍起義,共同點燃了大別山革命火種。從此,一個覆蓋三省21縣、主力紅軍達4.5萬人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逐漸形成。
巍巍大別山,綿延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區,橫亙于神州大地腹地。這里回響著“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壯歌、映照了劉鄧大軍“千里躍進”的歷史雄姿,見證過老區人民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決勝之戰,如今又目送著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新征程。
新征程,傳承紅色。一條綿延800里的紅嶺公路,串起金寨縣的紅軍廣場、立夏節起義舊址、斑竹園紅色小鎮、湯家匯紅旅小鎮等紅色景點,帶動沿線村民走上“致富路”。當地為游客量身定制了“傳承紅色基因 駛向‘兩源兩地’”精品旅游線路,“重走紅軍路、唱紅軍歌、吃紅軍飯”等系列活動。
依托紅色資源,乘馬崗鎮打造紅色文化小鎮,發展菊花、油茶種植等一批特色產業,年游客接待量近20萬人次,昔日紅軍得勝地變為今日鄉村振興示范地。位于河南信陽市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舊址等紅色場館和紅色遺址遺跡正成為生動的紅色課堂。
新征程,逐“綠”而行。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此時滿目蒼翠,遠眺可見群山——這里是美麗中國腹地深處的綠色屏障。近年見證來,鄂豫皖三省不斷加強大別山區域自然保護地建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建立生態綜合補償機制,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山間成排的光伏電板、道路兩旁的太陽能智慧路燈、屋外的儲能柜……在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記者隨處可見低碳元素。電網升級后,原來的舊電線不見了。“供電公司把村里舊的線路換成了電纜,埋到了地下。旅游景點修建的時候,他們提前幫我們做電力規劃,打造‘全電景區’,用電根本不愁。”大灣村黨總支書記何家枝告訴記者。
用電有保障,大灣村的民宿、農家樂、特產店等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不少農家樂建成了全電廚房。2021年8月,安徽省首個“碳中和示范村電力服務試點”落戶大灣村,“零碳鄉村”電力驛站也在大灣村建成投入使用。“改變就在不知不覺中。”何舞蹈場地家枝說,村里的“光充一體5G智能充電站”大受歡迎,“現在不少村民買了新能源汽車呢。”
“生態佳”正變成“生態+”。跨越層層山巒,位于大別山深處的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景區,旅游大巴絡繹不絕。9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正是在這里集合,沿著山路西進,開啟小樹屋萬里長征。
河南信陽大別山區以其云霧繚繞的茶山而聞名,也曾因革命烽火而載入史冊,如今這片土地正繪就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發展畫卷,越來越多的返鄉創業者,猶如翠綠的茶葉,以其獨特的芬芳,為老區奏響曲曲新歌。
如今,大別山里飄茶香,茶產業成為老區增收致富的主要特色產業。翻開大別山全域旅游地圖,探險漂流、觀鳥攝影、茶園體驗……一村一品的原生態旅游,正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新征程,向“新”出發。在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種植藍莓的大棚連上了5G,數據不僅傳輸迅速,還能同步到縣里的物聯網平臺。
6月11日,工人正在懷寧縣鄉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車間進行藍莓初步分揀。新華社記者 賈稀荃 攝
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紅薯被稱為“苕”,如今,它被加工成紅薯生全粉,生產出紅薯條、冰激凌、面點、餅干等休閑食品,成為高附加值產品。
位于金寨縣現代產業園的安徽中環晶研新材料有限公司,比紙還薄的軟磁合金材料正在這里源源不斷地“走”下產線、“走”出深山。
大別山里的籃球場。新華社記者 陳諾 攝
近年來,大別山革命老區不少地方圍繞大健康、新能源、電子信息、精密制造等產業,推動延鏈補鏈,促進工業經濟集聚發展,加快轉型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
懸崖餐廳、燈光球場、露天電影院、農創市集……迎著藍天白云加足馬力,沿著盤山道翻越一個個山峰,車行大別山,窗外新鮮事兒應接不暇。
搶先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