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周運《知堂躲書離合考》,想起書架上也有一冊苦雨齋舊躲,乃《青照堂叢書》三編之一種《譚誤》。這是十多年前江慎兄推舉從孔夫子舊書網買的,註釋首頁鈐有白文“苦雨齋躲書印”。大要還有前買家退訂后再為我所得的插曲,此刻想來頗感榮幸。
《青照堂叢書》是清陜西朝邑人劉學寵、李元春于道光年間輯刻,總有八十多種。《譚誤》系明代馬敦若唸書筆記,共四卷。李元春閱之喜曰:“是可以教小學矣。”但我沒有找到周作人購置此書的記載,也沒有尋到周作人有關瀏覽此書的文章。卻是《野草的俗名》一文提到《青照堂叢書》中的《毛詩陸疏廣要》,并援用了李元春的批注。
《譚誤》何時散出?最令人發生聯想的線索是鄭炳純的回想。鄭炳純是中國書店的老夥計,他在《周作人與書教學》一文回想:1959年,東安市場舊書店曾派人收來周作人躲書三十五種,他做了記載,計有《小爾雅》一冊、手本《家語正訛》三冊、《史記》二十冊、手本《酌中志》四冊、《出蜀記》一冊、《臺灣鄭氏始末》一冊、《虎口日誌》一冊、《二十一史識余》二十冊、《顏氏家訓》二冊、《群書斠識》三冊、《潁優勢物記》二冊、手本《年夜瓢偶筆》四冊、《青照堂叢書》四冊、《東坡事類》十冊、《霞外攟屑》十二冊……《譚誤》極有能夠在這四冊《青照堂叢書》之中。
鄭炳純記載的周作人躲書書單,在周運《知堂躲書離合考》文中未見說起。周文重要考核了國度藏書樓躲周作人外文書舊躲,至于周作人線裝書舊躲,僅從《國度藏書樓古籍躲書印選編》等處枚舉出四十多種。他說,查詢拜訪國圖古籍閱覽室加入我的最愛的周作人線裝書舊躲,“這個任務量很年夜,只要留諸日后了”。
實在,除了國度藏書樓任務職員表露館躲周作人舊躲線裝書三十來種外,陳文輝十年前也做過相似的任務,編有《周作人晚期所讀傳統典籍書目簡編(1890-1906)》,共三百七十多種,附錄于博士論文《傳統文明的影響與周作人的途徑》。
陳文輝是書《緒論》有言:“近年來國際外學者很是追蹤關心作家小我躲書的研討。與周作人研討關系親密的魯迅躲書研討有了較年夜的停頓,出書了《小樹屋魯迅躲書研討》《世紀之交的文明選擇——魯迅躲書研討》和《魯迅古籍躲書閒談》等書,試圖‘尋覓出魯迅的人生不雅所遭到的影響’,‘從而使讀者經由過程另一個正面來根究傳統典籍對魯迅思惟構成的影響’。周作人躲書題目雖一向受研討者追蹤關心,響應的研討卻未幾。舒蕪曾假想,在周作人作品索引的基本上,‘編一部周作人生平援用過評論過(以及提到過觸及過)的書目撮要,一定是一部門量不小的書,無益于讀者的書’。周作人家教自己也曾有過收拾本身躲書的打算,其《桑下叢談短序》說:‘偶見越人著作,隨時買得一二,亦未能盡情採集,但以山陰會稽兩舞蹈教室邑為限,得清朝人所著書才三百五十部,欲編書目撮要,尚未勝利。’近年有人對周作人自編文集做過初步統教學場地計,總計觸及冊本總量為2260種,此中古書1351種,本國冊本909種。2009年,《周作人散文選集》出書,同時刊行了選集‘索引’。這些都還只是初步的材料收拾,並且并不周全,如周作人日誌所載的瀏覽書目還沒有觸及。”我在中華書局任務時,曾向陳文輝約稿,盼望他將《周作人晚期所讀傳統典籍書目簡編(1890-1906)》擴大成一本書,惋惜選題未能經由過程,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盡管周運《知堂躲書離合考》極盡“脫手動腳”之能,用舊時消息報道復原了周作人書房、躲書、流散前后的情況,并以周作人文章和日誌為餌,勾畫出國度藏書樓現存周作人外文躲書臉孔,可謂周作人外傳。但周作人所讀所躲包含古今,腳踏中西,尤其他對中華傳統典籍的“文抄公”亦為經典。缺掉周作人中文舊躲臉孔,難以完成袁一丹所謂“文本內證與什物搜討相聯合的‘二重證據法’”,畢竟是個遺憾。
今朝,這項任務僅僅是開端。周運文中說他找到的周作人外文躲書不外其所有的外文躲書的六分之一,而陳文輝所列也只是周作人晚期不到二十年的購閱書目。拼集一張周作人的瀏覽輿圖還在路上。
(作者為溫州年夜學人文學院教員)
搶先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