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為《天衡印存》題詩
一個甲子前的上世紀六十年月,作為文壇、藝壇、鑒壇通才學者的啟功師長教師還不是盡人皆知、如雷貫耳的年夜名家,但作為他的一面之交的我的教員謝稚柳師長教師時而會與我談到他,從出身、人品到學問、妙聞,有一次稚柳師說啟師長教師填寫一份小我經歷,經歷中有“特長”一欄,啟師長教師搜索枯腸,僅填了“雜家”兩字。這給我留下了不平常的印象。
一
我初度往拜見啟師長教師是在1978年頭春,稚柳師為我寫了引見信。那時啟師長教師棲身在北京小乘巷的一間陋室里,他看過稚柳師的函件后,好像老熟人普通滿面笑臉地和我親熱聊開了。個人空間啟師長教師有著一副彌勒佛的面相,嘴角上的笑臉,以及一口頓挫抑揚、仿佛說相聲般的“京電影”,剎時化解了我的嚴重情感,心境放松上去。我從布包里掏出剛撰寫完的《書法藝術》片子劇本,遞到他手里,請他提些看法,他閱讀了一下,話題由此移到書法上。我那時年幼無知,聽他說到王羲之的《蘭亭序》便信口開河:“啟老,你在蘭亭論辯中,怎么也會說它是假的呢?!”話說出口,我才認識到這是小輩有掉分寸的口吻,也不是應有的切進角度,何況這又是由教員先容的初度拜見,必定會惹起啟師長教師的不快。我暗暗自責“嘴上揩油”,信口雌黃。不外出乎我的料想,啟師長教師僅是神色稍微嚴厲,吐露出一絲無法的笑意,而不在乎我的冒昧,說:“天衡啊,沒措施,郭老(沫若)寫了便條,叫人捎給我,要我寫文章亮相支撐他,我頭上還有頂‘左派’的帽子,能不寫嗎?”啟師長教師真摯而稍帶歉疚的答話,使我對他的品德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紛歧會兒他回身翻開墻邊的木櫥,掏出薄薄一本線裝書讓我翻開看。我警惕地一頁頁翻讀起來,本來這是他弔唁前年仙往的夫人章寶琛的詩冊,每頁上都是他清雅的小楷,每頁上都是他誠摯的感情,字里、詩里寫盡人人間天人永隔、襟曲欠亨的悲切,及對夫人銘肌鏤骨的悼1對1教學念。
或許由于啟師長教師與稚柳師的深摯友誼和彼此欽慕,愛屋及烏,那天他的興趣極好,與我聊天說地、道古論今,化晦澀為平白,化學問為趣談,使底本冷寂而四壁空落的陋室,宛若活色生噴鼻的溫馨園。在我眼里,啟師長教師是位豁達、通明、刻薄、實誠的長者,像深廣而舒緩的年夜海,像高聳而矮壯的平地,有一種無法謝絕的親和力,冥冥中與他有了雖非師生而勝于師生的近三十年的情緣。
二
1979年是西泠印社建社75周年。西泠印社在“停擺”了十五年之后,初次盛大舉辦年夜型慶賀運動,啟師長教師應邀離開了杭州。由于他遲到一天,會晤后,他先把我拉到一邊“摸底”前一天的議程及靜態,使我了解成天笑嘻嘻的他,究竟是身歷百戰之人,處事仍是很是謹慎和周全的。說來有幸,主辦方居然將我設定與他同居一室,那七個夜晚無疑是我平生中最可咀可嚼、最不克不及忘記的,由於每次進睡前,打開燈,我倆就放言高論地神侃起來。我有時就教字畫上的疑問,有時閑扯藝壇的一些軼事,而啟師長教師凡是早晨的談興較濃,不到下三更二點是盡沒有睡意的。我天然不想錯過如許“滋補”的機遇,便打起精力,凝聽他一堂堂別樣又出色的“西泠夜課”。如某天早晨,啟師長教師問起我篆刻上浙派、皖派及齊白石等題目,恰似教員考驗先生,但啟師長教師的本意是想多清楚,這從他后來的說話中是能顯明感觸感染到的。黑燈可壯膽,削減了我的拮据和嚴重,我竟然不知深淺地在孔夫子眼前讀圣經。我從丁敬的浙派評點到鄧石如的皖派,甚至趙之謙、吳昌碩,那些看法都獲得了他的認同。
又有一個夜晚,他有板有眼(固然關了燈,但從音調上能感觸感染獲得)跟我談他與齊白石來往中的妙聞軼事。或許是皇族成分、文明淵源及審美等緣由,啟師長教師談起白石白叟沒有涓滴頂禮跪拜的成分,他說本身昔時二十出頭,在一位老輩的推介下前往拜會齊白石,誰知一進宅門就被嚇共享空間了一年夜跳,由於他看到的是一口威武碩年夜且陰沉的棺材,毫無精力預備的啟師長教師被嚇得不輕。實在,這是齊白石把故鄉的風俗帶到了舊皇城北京,以喪祈喜,多福多財。固然工作曩昔了近五十年,我仍然在啟師長教師的辭吐里感觸感染到他昔時見到年夜棺材時心坎的膽怯和后來的心有余悸,不由捂著被子暗笑。這類通六合、連鬼神,生發于風俗低層的詭異而神神叨叨的江湖神通,甚至于白石老道的瞞天過海添壽術,對于做學問的啟師長教師來說當然是不太懂得和迷蒙的,好在,隨后的拜見,讓他與白石翁結下了延續二十多年的藝緣,成為悔烏堂里僅有的一位滿腹詩文的進室門生。
齊白石有一回對啟師長教師贊許金農:“金冬心的詞寫得好。”博學的啟師長教師卻一時想不出一闋金冬心寫的好詞,遂問齊白石:“何故見得?”白石翁答:“他詞寫得欠好,乾隆爺怎會賜他‘博學鴻詞’呢?”啟師長教師心里明白“博學鴻詞”與填詞并有關系,聽他講齊白石對“博學鴻詞”的曲解,可以感到到他對白石翁的文明修為是有微辭的。
而后啟師長教師問我:齊白石的印章究竟刻得若何?我按本身所想作了幾點詳細分析:他有本身激烈的小我作風,首創“暴力”篆刻審美的先河,在印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然其缺乏處在于“簡略”,簡而單、單而薄則少內在。啟師長教師要我說得詳細些,我說,其“重要毛病有三,一則刀刀見血,而棄用雙刀,少了豐贍渾厚的變更;二則在篆法用字上舍圓就方,便少了方圓相參、剛柔相濟的多元妙趣;三則布局章法多采用真假的斜角對稱,實在章法之妙往往妙在有法無法,幻化莫測。差別于東方習用的擺佈等長等重的天平秤,中國的單桿吊秤,往往只需變動位置前真個二紐與前紐,則小小秤砣的挪移,就才能壓千斤,篆刻的章法也應如是”。“嘿,天衡,你說得好。齊白石往世后在他靠墻的桌子后面就揀出了一本趙之謙的印譜,他實在骨子里是學趙之謙的。”啟師長教師隨后鼓動我說,“你應當把適才對他印章的見解寫成文章,必定很有興趣義。”
新中國成立后,齊白石在畫壇的位置登峰造極,他的藝術被推重備至,臻于精美絕倫,即便篆刻也是這般。既缺少應有的一分為二,更不克不及說長道短,是阿誰時段認知上常犯的通病。由於有啟師長教師的“撐腰”,且事關學術,有關恩仇,我之后大膽撰寫了《不成無一,不成有二——論五百年篆刻門戶印章出新》這篇論文,此中有一段便是批駁齊氏篆刻的得掉,這或許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篇公然刊發的“炮轟”齊氏的文章。1981年頒發后,獲得了學術界尤其是篆刻界的器重,同時也收到了不少齊派跪拜者的信函責備。1983年,我與啟老再次相聚西泠,我跟啟老說起這篇文章時跟他玩笑:“關于齊白石的文章我寫了,不外害得我被人罵了,啟老您可是難脫關系的幕后謀劃呀!”他聽了我的“埋怨”,竟吐出舌頭,朝我笑著做了一個罕有的“鬼臉”。嘿,我彼時被逗笑了,這臉色包能呈現在如許的年夜學者身上,真是可貴呀!
1984年西泠印社春季雅集,啟師長教師也來了。他特地帶了一枝罕有的雞毫筆贈我,這類筆實在作為種類猶可,書寫起來卻極難把握。我軟土深掘地戲言:感謝禮品,但我更想求您一張用這筆書寫的墨寶。啟師長教師竟抽紙蘸墨,立馬揮毫寫了自撰的“三代吉金誰見夏物,削往一橫庶得實在”句贈我。不成思議的是,這筆在他的腕底竟然應用得駕輕就熟,較之日常平凡更見出色,諺曰“好將不挑槍”,信然。
此次雅集,稚柳師也離開杭州,兩老相見額外熱烈,我有幸晨起或暮間陪他倆散步湖教學畔。西湖的早春,天青如洗,湖水瀲滟,岸側柳絲依依,遠處空蒙的山色則青黛含翠。面臨這般美景,兩老走著走著即興吟起前人的詩句來。啟師長教師吟“水光瀲滟晴方好”,稚柳師接“山色空蒙雨亦奇”;啟師長教師吟“亂用漸欲誘人眼”,稚柳師接“淺草才幹沒馬蹄”。散步間稚柳師又吟了歐陽修《采桑子》中的“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啟師長教師搜索枯腸地接上“鷗鷺閑眠,應慣平常聽管弦”。兩老就如許走了一路,撒落了一路的畫意詩情。文雅、閑適、高邁,浮現的是一派古高士的倜儻風騷。這雖是40年前情形,仿佛猶在面前,明天看來或許已成為空谷盡響了。
三
1988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換屆改組,大師都已了解啟師長教師將擔負書協主席。改組那天我到得比擬早,就找了會場最后排的角落坐下,忽然肩頭被人拍了一下,我回頭一看,居然是啟師長教師,我趕忙熱忱地向他表現慶祝,沒想到他把我向里推了一推,坐下后將手掌支到我的耳邊,與我咬起了耳朵。他很舞蹈教室是冷峻,掏心掏肺地說了些話,直白、繁重且鋒利,直擊那時書壇的弊端。后來我想,或許啟師長教師了解,在既往那騷亂荒謬的十年中,我從未揭發、檢舉、批斗過一位藝壇的同志和浩繁的師長,相反混跡其間“損失階層態度”,所以他堅信我不會將他的話傳布分散,而他的話幾十年來也一直埋躲在我的心底。緘默不是忘記,無言不是淡釋,時至本日,再往返顧那段“耳邊風”,品味他的那番話,啟師長教師能不設防,無忌憚地與我一吐真言,足見他的剛貞清亮的學者本質,我一向感恩啟師長教師對我的信任。
我與啟師長教師南北相看,離多聚少,但疏而不遠,隔閡全無,啟師長教師的真性格、真心話、真情感是不受冷熱親疏和時空影響的。在1986年,啟師長教師賜題《天衡印存》詩一首:“鐵筆丹毫寫太虛,縱橫肯綮隙無余。周金漢玉平常見,誰識神仙石上書?”可見一個長者對后輩密意的激勵。不外有一次他來上海,我拿了習作請他領導,他看了我的習作后又凝視著我,笑瞇瞇地只說了三個字:“拿破侖。”我聽得云里霧里,惋惜那時來了訪客,未及釋解,至今成謎,憾甚。
時間促,啟師長教師駕鶴南天18年了,帶走了他的音容笑容,他的學問聰明,和他風趣而高尚的魂靈,令我悲哀。他留下了環球注視的成績和品德,這成績和品德是不朽的,這又是年夜可欣喜的。
啟師長教師,一個時期知行合一的年夜學問家;啟師長教師,一個為民眾不遺余力弘揚傳佈經典藝文的師長。從古到今,要把這兩頭合二而一是那么的難能,啟師長教師做到了。他在暮年,以著書立說的石硯上有舊銘“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顏其居為“堅凈齋”,也自號堅凈翁。啟師長教師九十多年的人生,早中歲歷經坎坷,而能堅韌不摧,暮年享年夜名,多好處之誘,而能潔凈不污,就是對堅、凈兩字最好的闡釋和踐行。
二○二三年八月于西嶽
搶先發佈留言